PLC程序设计通常依据直觉法进行,即依赖于电路设计者的学习经验与主观判断。这种方法直接而主观,没有固定的模式。
在程序设计的初期,设计者往往会经历一段试错的过程,通过不断的尝试和修正错误,逐步使程序满足所需的功能或动作要求。Zui终设计出的程序具有个性化特点,除原设计者外,其他使用者或维修人员可能难以完全理解其动作流程,导致程序的可读性相对较低。
程序设计看似杂乱无章,但其实也蕴含着一定的规律。遗憾的是,市面上的相关书籍往往对此避而不谈。在此,我尝试以“三相感应电动机故障警报控制”电路为例,从传统的电气图转换为梯形图的过程,对程序设计进行浅要的探讨。希望这能为读者在相关的回路转换或程序设计方面提供一些启示。
我们来看传统的电气图。这是一张已知的三相感应电动机故障警报控制电路的传统电气图。
我们对电路的动作进行说明。在电源正常的情况下,只有绿灯gl亮起,电动机处于静止状态。当按下启动按钮pb1时,电磁接触器mc开始工作,电动机随即启动,指示灯rl亮起,绿灯gl熄灭。若按下停止按钮pb2,电磁接触器mc将断电,电动机停止运转,指示灯rl熄灭,绿灯gl亮起。在电动机运行过程中,若因过载或其他故障导致积热电驿th-ry动作,电动机将停止运转,蜂鸣器bz发出警报,指示灯rl熄灭,绿灯gl亮起。此时,若按下按钮开关pb3,蜂鸣器bz将停止警报,白灯wl和绿灯gl亮起,红灯rl熄灭。待故障排除后,按下积热电驿th-ry的复归杆,白灯wl熄灭,绿灯gl和红灯rl熄灭,电动机便可重新启动。
在PLC编程中,我们需要将传统电气图中的输入/输出组件进行i/o编码,确定它们在PLC中所对应的外部输入/输出端子编号,以及外部输入组件的接线方式(如采用a/b接点)。
完成i/o编码并确定接线方式后,我们可以绘制出PLC的外部接线图。这张图展示了输入/输出组件在PLC中的连接情况。以丰炜vigor-vb系列PLC为例,它采用npn接线方式,也可以使用24v端子与s/s端子进行并接。
我们将传统电气图转换为梯形图。我们需要将电气图中的控制电路直接转换为对应的梯形图。在转换过程中,需要注意PLC梯形图的规定,即接点在前,输出线圈位于回路的Zui后。我们可能需要重新绘制电气图,调整接点和输出线圈的位置,以符合PLC阶梯图的要求。
完成初步转换后,我们需要用i/o编码后的组件编号替换电气图中的输入/输出组件。特别需要注意的是,th-ry的c-a接点和c-b接点需要独立出来,各自形成一个控制回路。
我们将调整后的电气图进行旋转和翻转操作,以得到PLC的梯形图。由于某些接点和输出线圈的位置可能不符合编程软件的格式要求,我们需要进行适当的修正。
Zui后,我们可以使用编程软件绘制出Zui终的梯形图,并将其转换为指令形式。这样,我们就完成了从传统电气图到PLC梯形图的转换过程。
PLC的研发目的是取代以继电器为主的顺序控制,通过软件程序来替代硬件配线。只要修改软件程序,就可以改变控制顺序,满足不同的控制需求。 PLC以传统继电器控制回路为基础发展而来,将继电器的接点和线圈进行符号化处理,通过转换为梯形图或指令形式实现控制功能。